LINE 官方帳號好處和缺點有哪些?問問過來人最快。LINE OA(舊稱 LINE@ 生活圈)是許多品牌經營會員、顧客關係的平台,但相信仍有不少品牌猶豫著:LINE 官方帳號真的值得我投入資源嗎?因此我們找到《寶拉珍選》、《天下雜誌》等來自各行各業超過 10 位「過來人」,告訴你企業經營官方 LINE 有哪些優與劣、需要考量哪些因素及如何開始,幫助你作出最適合的決定。
品牌一致認同的 7 個 LINE 官方帳號好處
1. 普及率高,更容易觸及顧客
「LINE 是台灣人使用最密集的通訊軟體。」——手工皮鞋品牌《林果良品》行銷主任。
「LINE 是台灣最受歡迎的通訊軟體,擁有超過 2,100 萬的每月活躍用戶。」——金融品牌《銀角零卡》副總經理陳瑞興。
「我們當初選擇使用 LINE,是因為台灣人大多習慣用這個平台。邀請客人加入官方 LINE 比較容易,且大家常用 LINE 與朋友聊天或工作溝通,因此使用率很高。透過這個平台發訊息,客人也更容易閱讀。」——薰衣草森林集團《森旅人》會員中心主任。
LINE 超高的普及率,是最多人提到、最顯而易見的優點,也讓原先專注經營門市的《林果良品》,選擇用 LINE 延續線下的關懷與服務,維繫顧客關係、觸及更多新客。
《森旅人》則提到在會員經營策略中,當初考慮了 LINE 與 App 兩種選擇:相較於要額外開發、讓客人下載的品牌 App,利用人們早就在使用的 LINE 可能是更好的選擇。
「我們不用 App 來經營會員,因為我們的場域是園區、民宿,客人到訪頻率比較低,如果客人幾個月才來一次,使用 App 的機率一定不高,他們可能一離開就會移除 App。這樣的情況下,維護 App 的成本事倍功半,因此選擇以 LINE 和客人互動。」
2. 私密性與個人化
LINE 一對一通訊擁有私密性、貼標籤功能,更容易實現個人化,讓品牌能在資訊爆炸又破碎的時代,快速吸引消費者的目光,也有利於品牌進行分眾行銷。
我們也從各訪談發現,以下三種類型的品牌,顧客對個人化溝通的需求較高:
- 重視體驗,如旅遊、香氛產品、場地服務
- 產品種類多,如選物、服飾、餐飲
- 涉及隱私,如醫療、金融
例如主打個人香氛體驗的《伊聖詩芳療生活館》,其電商經理 Hans 曾分享:
「我們的品牌理念注重療癒和個人化,因此希望透過 LINE,讓客人離開門市後仍能延續這種感受。我們也發現顧客更喜歡透過 LINE 與我們互動,因為 FB、IG、YT 這些平台太過公開,而我們的顧客很多關於個人情緒、皮膚過敏等問題,更傾向在私密的一對一情況下尋求協助。
產品多樣的選物品牌《好日子》也以個人化的角度,將 LINE 的定位與其它平台區隔:
「LINE 是一個讓我們與會員進行深度溝通的渠道,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分眾溝通,不必對所有人講一樣的話。但是像 FB、IG 或官網這類的平台,是統一展示資訊,所有人看到的內容都是一樣的,顧客的個人化體驗就大打折扣。而在當前這個時代,個人化的感受變得越來越重要。」
肌膚保養專家《寶拉珍選》則提到 LINE CRM 與個人化的重要:
「原本 LINE OA 對於寶拉珍選的角色只是一個單純的社群平台,客人可以在裡面找到很多成分知識文章、產品功效、品牌故事等;隨著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,經營 CRM 是一件勢在必行的功課。如何對不同消費者用不同角度溝通同一個產品、活動,『專屬一對一溝通互動』將是決定 LINE OA 能否長遠生存的關鍵指標。」
擁有多個子品牌的集團型品牌如《森旅人》,也需要利用 LINE 官方帳號的「標籤」、「分眾」等功能來向不同客群溝通,避免將不符合需求的內容推送給顧客,也更符合成本效益。
3. 符合成本效益
除了剛剛提到 LINE 可以分眾溝通的好處,也有一些品牌原先以其它方式和顧客溝通,發現 LINE 更符合成本效益,隨即轉而投入經營 LINE 官方帳號。例如金融品牌《銀角零卡》資深副總陳瑞興分享,LINE 比起簡訊更有效、成本更低。
「透過 LINE,我可以精準地與會員和客戶溝通,尤其因為 LINE 的使用者偏年輕,與銀角零卡 TA 重疊度極高。使用 LINE 的單一訊息成本不到簡訊的四分之一,意味著我能以更低的成本,更有效與會員互動,因此 LINE 成為我們首選的社群平台。」
另外,由於 LINE 擴充性高,有機會導入工具做到細緻的分眾溝通,因此成為不少大型品牌的會員經營首選,以精準溝通來達到最佳的成本效益。例如電商平台《GOMAJI》有超過一千萬個 LINE 好友,且商品涵蓋旅遊、美體、生活用品等多個種類,便選擇以 LINE + MarTech 的方式對消費者分眾溝通。
「能夠以工具分群、精準鎖定用戶,不僅能大幅降低行銷支出,我們也觀察到,雖然只發送原來訊息量的 20%,但營收轉換率依然可以保持穩定!」
4. 多元的行銷與互動方式
FB、IG、Threads 等屬於「廣播式平台」,粉絲/顧客大多時候只能留言、分享,互動方式單一;LINE 作為通訊平台的好處,就是用戶可操作的行為很多,LINE OA 的訊息格式也多元,品牌還能套用 LINE 外掛模組來打造互動遊戲,或根據數據、用戶行為發送個人化、自動化訊息,產生更有意義的互動。再加上 LINE 串連了生活消費相關功能,有 LINE Pay、LINE 會員卡、LINE 優惠券等,因此也有很多品牌在 LINE 官方帳號為消費者提供會員服務。
尤其許多品牌導入 MarTech(行銷科技)工具後,將 LINE 官方帳號可多元互動的好處發揮得更大。《銀角零卡》數位行銷 Belinda 就分享了與漸強實驗室合作的心得:
「漸強實驗室 MAAC 提供了多樣化的訊息格式,例如輪播圖卡、輪播大圖和圖文訊息。特別是圖文訊息的動畫功能是我最愛用的,因為它能設計出可愛的動畫,吸引好友點擊。相比平面圖片,好友更願意點擊動畫,進而引導他們到我們的官網或 App,達到導流和導購的效果。」
也因為 LINE 多元互動的特色,許多品牌會將 LINE 官方帳號打造成「mini App」或「小官網」,利用圖文選單、自動回應等設計,提供會員資訊、常見問答、查看最新優惠等自助式服務。
5. 不受演算法限制,訊息送達率高
剛剛提到的廣播式平台,品牌只能被動期待貼文「被演算法眷顧」而引起顧客關注;相較之下 LINE 是直接推送給用戶,不會受到演算法波動的影響。《GOMAJI》、《銀角零卡》皆提及這一點:
「在使用 FB、IG 時,我們發現受到演算法的限制,導致無法觸及預期的目標受眾。相對而言,LINE 官方帳號完美解決了這些困難,因為所有好友都能收到我們的推播,不用擔心誰會漏掉訊息。」
手工皮鞋品牌《林果良品》也提到 LINE 更貼近顧客:「一開始使用 LINE 官方帳號,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新產品、新的優惠活動,慢慢地是希望在 LINE 跟顧客作更貼近的溝通。」再加上結合分眾溝通策略,成功達成平均訊息開封率 81% 的好成績!(▶ 看完整案例分析)
6. 滿足即時客服、溝通需求
回到 LINE 的本質「聊天」這一點,許多品牌剛開始經營 LINE 官方帳號,就是為了滿足客服、溝通需求,且 LINE 結合了電話的即時性與 Email 文字紀錄兩個優點,還能設計自動化回應,是現在品牌進行客服的首選,尤其以「服務」為核心的產業更需要與客人一對一溝通。
提供宴會場地服務的《典華》和我們分享,當初經營 LINE 的契機:
「我們選擇用 LINE 的主要原因,是因為每個客人的需求都不太一樣。我們的商品是場地,需要討論跟溝通,比如說喜宴,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桌數,很難在官網上置入一定的價格。也因為那時候是三級警戒,覺得應該要有個動作活絡產業,那時候覺得最快速、可以把握客人的最直接方式,就是經營官方 LINE。」
品牌創立初期,LINE 官方帳號也是一個很好的起始點,例如《8more 白木耳專賣店》分享早期以 LINE 取代官網部分功能,並收集顧客名單:
「我們一開始沒有官網時,經營 LINE 的目的和現在類似,就是客服、接單、下單等,然後去作溝通,那時候是單純想做名單收集,還有統一的回覆。畢竟現在台灣大部分人都有 LINE,所以就用這個管道跟大家對話。」
7. 容易串接其它平台,整合顧客數據
結合上述幾個 LINE 官方帳號好處——多元互動、私密性、即時性,使 LINE 成為一個收集顧客數據的好地方;再加上 LINE API 擴充性高,容易與其它 CRM、CDP、電商平台或 MarTech 平台整合,不少品牌就利用這一點打造「LINE CRM」,讓 LINE 官方帳號成為重要的數據樞紐,積極進行數據整合、OMO 虛實整合、會員整合,更有利於個人化與電商導購。
服飾品牌《plain-me》行銷副理 Peko 更從 LINE OMO 策略中發現一項數據:「在線上和線下都產生購買行為的消費者,對 plain-me 的人均貢獻,是只在單一渠道購買的消費者的 5 倍。」可知 OMO 帶來極大效益,且 LINE 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。
這一點也受許多電商品牌吸引,紛紛將 LINE OA 串接自家電商官網,例如 91APP、SHOPLINE、Shopify 等。例如選物品牌《好日子》整合了 91APP 電商官網與 LINE OA,讓消費者綁定 LINE 和會員身分,提供會員服務、優惠的同時,也善用漸強實驗室自動化工具,智慧推薦個人化商品或提醒下單。行銷企劃 Ivy 表示:「自動化工具交叉應用後,我大部分時間只需放著讓它自己跑,每月轉換效益占 LINE 總收益的 10%!」
這 7 大優點,又能如何幫助品牌?用以下這張圖連連看,下一段幫助你釐清 LINE 官方帳號好處與品牌目標之間的關係!
小結:LINE 幫助品牌實現 5 大目標
呼應上述的 7 個 LINE 官方帳號好處,實際上可以如何幫助品牌發展?我們歸納出以下 5 點最常見的經營目標。
1. 提高顧客忠誠度
以持續、精準的互動,讓品牌一直留在顧客心中,提高顧客忠誠度、黏著度及顧客終身價值(LTV)。
2. 收集消費者行為數據
LINE 的互動特性使其成為收集消費者行為數據的重要工具,透過數據,也能為後續的行銷策略提供有力支持。
3. 實現個人化行銷
承上點,有了數據的支撐,品牌更能提供個人化內容,精準滿足顧客需求,避免廣發訊息稀釋品牌價值。
4. 強化溝通服務
許多品牌將 LINE 視為溝通服務的主力渠道,尤其在即時性與便利性方面,LINE 表現出色,有利於提供客製服務、個案管理。
5. 提升導購轉換效果
結合上述四點,LINE 的精準度、即時性和會員經營的潛力,將大幅提升導購效果,例如發送推播導流至電商官網,或以自動化行銷,在最佳時機促使顧客下單。
原生後台夠用嗎?最多品牌提 3 LINE 官方帳號缺點
即使 LINE 官方帳號好處多,但若沒有導入第三方工具,能應用的功能有限,也就難以將 LINE 的效益發揮到最大,甚至這些限制可能成為品牌經營的硬傷。
LINE 原生後台限制一:無法為每個行為自動貼標、分眾
顧客的行為數據對於 LINE OA 後續經營非常重要,因應這項需求,LINE 推出官方帳號「分眾+」(官方介紹),不需額外串接工具,即可做到自動貼標,讓品牌能為不同標籤建立專屬推播和圖文選單。
不過,目前這項功能只支援搭配「關鍵字自動回應」,必須為每次點擊都設計自動回應,才能觸發貼標。儘管滿足了部分需求,LINE 原生後台仍然無法為「加入來源」或「單純的點擊行為」貼標,對於客群龐大、個人化需求高的品牌來說,難以制定更深入的互動策略。
例如寵物清潔用品品牌《臭味滾》創辦人 Nana,向我們分享手動貼標的辛苦:
「在接觸漸強之前,我們經營 LINE 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繁瑣的手工操作。參加寵物展時,會有很多新顧客進入 LINE,但回到後台卻要一個一個點擊標籤來分類,這樣整理客戶的工作常常要花上兩天。而且整理完後又無法主動聯繫他們,導致我們不得不再次手動處理,這對我們來說非常不友善。」
LINE 原生後台的標籤收集範圍有限,其應用範圍也自然受限,沒辦法作更細緻的分眾,多半必須仰賴 MarTech 行銷科技的支援。
《天下雜誌》作為媒體,接觸的讀者受眾多元,就曾面臨挑戰——其編輯部資深成長編輯 Judy 回憶導入 MarTech 前後:
「雖然 LINE 後台也能做到分眾,但沒有辦法像漸強做到那麼仔細,所以我最主要跟第一個投入的事情就是針對文章主題貼標。後來我們維持差不多的導流流量比例,而且訊息量是以前的六、七成左右,所以我們從內容上做貼標的效果是很好的。」
以我們的系統 MAAC 為 MarTech 例子來比較,你可以從下面的表格,快速看出 LINE 原生後台、「分眾+」及導入工具後的差異:
LINE 原生後台限制二:無法細分加入來源
LINE 官方帳號原生後台,只能建立一組加入連結,因此無法細緻地追蹤每個用戶的來源,讓品牌難以精確判斷哪些推廣方式最有效,或是自動為不同需求的客群分類。
像是《典華》同時為喜宴、尾牙等活動提供場地服務,在初期使用 LINE OA 原生後台時,就曾遇到這樣的困擾:
「原生 LINE 沒有導流連結,所以我們沒辦法自動貼標,不知道客人到底是從哪邊來的,比如說從官網或 FB、IG。因此我們也沒辦法分析數據,導致在會員經營方面有點可惜。」
- 註:「導流連結」為漸強實驗室 MAAC 功能,是品牌 LINE OA 的加好友連結/QR Code,且可建立多組連結及自動貼標。
LINE 原生後台限制三:互動形式受限
使用 LINE 的原生功能,一樣能使用圖文選單、推播、自動回應等功能,但如果想玩出更多花樣吸引顧客,像是 LINE 互動遊戲、LINE 抽獎、LINE 會員卡等,就必須額外尋找外掛模組或第三方系統。
此外,除了「分眾+」可彈性設計圖文訊息的連結區塊外,LINE 原生後台的圖文選單、訊息的設計皆有一定格式,行銷人或設計師難以就此發揮創意。
▲ LINE 原生後台的圖文選單設定,有固定的格式。(圖/LINE 圖文選單大全/漸強實驗室)
小結:LINE 官方帳號缺點帶來的挑戰
LINE 官方帳號的原生功能,是許多品牌初投入 LINE OA 時的好夥伴,隨著經營的深度和規模擴大,原生後台的限制將帶來以下挑戰,讓品牌不得不重整經營策略。
1. 個人化不夠到位,容易被封鎖
被封鎖絕對是所有 LINE OA 經營者的痛,而廣發訊息,往往就是痛苦根源,畢竟行銷的根本,就是洞察人性去「滿足受眾的需求」。而對於 LINE 這種一對一私密性的平台,顧客若收到非自己喜好的相關內容,容易降低對品牌的好感度,進而失去持續接收訊息的意願而封鎖品牌。
因此,無法有效率地收集標籤、分眾,也就無法提供個人化內容給不同客群,這樣的 LINE 官方帳號難以保持在顧客心中的地位。可以說想降低封鎖率,一定要做好個人化。
2. 無法細分受眾,推播訊息成本高
電商平台《GOMAJI》行銷長表示,由於顧客基數龐大,發一次 LINE 訊息就會耗費大量成本,因此分眾精準推播格外重要,影響也非常顯著。
「LINE 開始對訊息收費之後,對媒體或電商來說影響非常大,龐大的訊息費是沉重的行銷負擔。像我們 GOMAJI 有超過一千萬個好友,導入工具前,發送一次訊息就佔了每個月行銷成本的一大部分。」
3. 導購、轉換、活動效果低落
許多品牌經營 LINE OA 的一大目標是導購、提升業績,尤其是電商品牌,更需要將 LINE 好友轉換成訂單。然而,僅僅使用 LINE 原生後台,無法精確推送顧客喜好商品內容、無法整合會員資料,也無法運用遊戲、抽籤、動畫等互動形式打造活動,那麼想達成轉換率、互動率的目標,可能更加困難。
2 個成功品牌經營 LINE 的必經思路 🤔
綜合以上優缺點,到底該不該投入資源在 LINE?先別急著下定論,我們從訪談中統整了以下兩點,是大部分品牌在經營路上都曾思考的:
該用 LINE OA 嗎?先釐清 LINE 和現有平台的關係
如果你已經在經營 Facebook、Instagram 等社群平台,那麼 LINE 官方帳號的定位通常與現有平台不同。例如,FB、IG 更傾向於「吸引廣大顧客」,LINE 則是照顧一小群你的忠誠客。
除了社群平台,許多品牌也會一併檢視目前使用的電商官網、會員系統、數據平台(CRM/CDP),來思考 LINE 在這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,以及是否能夠順利與其它平台整合、串接。尤其是大型品牌或集團型品牌,更需要利用 LINE API 來整合多個系統,達到數據整合、顧客體驗一致的目標。
為了達成目標、克服挑戰,需要導入 MarTech 嗎?
第二個品牌主必須自問的問題,就是該不該導入 MarTech 行銷科技工具?即使我們身為供應商之一,也想告訴你:請仔細評估自身需求與資源,如果上述原生後台的限制目前不會為你帶來影響,且現階段沒有深入經營 LINE 的計畫,那麼暫且不用考慮;或者可以先從小規模的導入開始,例如加購遊戲互動模組、增粉模組等。
若你的需求真的需要大量借助外部工具,例如串接系統、整合會員資料、精細分眾、自動化發訊息等,勢必得考慮導入 MarTech 來實現目標,有時甚至需要導入不只一項工具。
MarTech 如何克服 LINE 官方帳號缺點
MarTech 如何幫助 LINE 經營?以我們漸強實驗室為例,我們的「全方位 AI 自動行銷平台 MAAC」就能克服前面提到的缺點,做到精細分眾、自動分眾、自動貼標、自動化顧客旅程等功能,還有富有彈性的圖文編輯器與圖文選單,也涵蓋了遊戲模組、優惠券,行銷人絕對可以玩出很多花樣。
此外,MAAC 也是打造 LINE CRM 與數據生態系的最佳系統,可以串接你的 GA、CRM、GDP、電商平台(如 SHOPLINE、91APP),整合顧客的會員資料。利用這些資料,你也能延伸作數據應用,推播個人化內容。
我們發現許多電商品牌,在整合資料後會利用「自動旅程」、「智慧商品推薦」、「購物車再行銷」等功能,自動化向潛在顧客溝通,促成轉換;或是以「會員分級」、「高潛力消費者分眾」和標籤分眾功能,自動幫你分析數據,找出最有可能購買的顧客,再推播他感興趣的商品內容。這些導購、再行銷功能,成功幫助大大小小的電商品牌,提高轉換率、ROAS!
- 延伸閱讀 1:3 電商行銷案例公開高轉換率的秘密武器:LINE 自動旅程
- 延伸閱讀 2:LINE 行銷自動化工具 4 大推薦,有效提高互動與電商轉換率
如果你需要常常與顧客溝通、客服,那麼「企業級 AI 對話互動平台 CAAC」也將大大提升你的對話效率,不但能整合多個 LINE OA,還能與 FB、IG、網站的訊息整合,減少切換視窗、漏回訊息的問題。
更重要的是,在 CAAC 一對一聊天手動貼上的標籤,全部都能整進 MAAC;反之,MAAC 自動建立的行銷標籤,也會顯示在 CAAC 顧客資料欄中,幫助行銷和客服或業務團隊的資訊彼此流通、合作。
LINE 官方帳號適合你的品牌嗎?更多案例供你參考
看完以上 LINE 官方帳號優缺點、MarTech 效果後,若你還是不夠把握,推薦你繼續到漸強實驗室官網,閱讀以下不同產業的 LINE 經營案例,窺探其他人的痛點與解方,也許與你正面臨的挑戰不謀而合。
- 新聞媒體《天下雜誌》
- 汽車品牌《NISSAN Taiwan》
- 電商平台《GOMAJI》
- 選物品牌《好日子》
- 服飾品牌《plain-me》
- 皮鞋品牌《林果良品》
- 美妝保養《霓淨思》、《寶拉珍選》
- 香氛品牌《伊聖詩芳療生活館》
- 寵物清潔用品品牌《臭味滾》
- 運動品牌《好時光》
- 旅遊品牌《森旅人》
- 場地服務《典華》、《桂冠窩廚房》
- 房屋租賃《租寓》
- 金融品牌《銀角零卡》
更多 LINE OA 知識
- LINE 官方帳號費用新舊制比較!聊天也要收費?如何因應價格調整?
- LINE 廠商比較:如何選擇官方帳號合作夥伴
- 關於 LINE 官方帳號 101 件事:新手老手必看最完整教學
- LINE 會員經營 5 策略:用熟客系統打造最活躍的官方帳號
- 厲害的行銷是懂得「人性」!標竿品牌 LINE 官方帳號是怎麼持續互動率的?
應用 MarTech,讓 LINE 經營更順利
猜你感興趣的相關主題
Yuki Cheng
漸強實驗室內容行銷。喜歡用文字傳遞故事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。